
农户们在混合种子和湿泥土
汨罗融媒体讯(通讯员 欧阳丽)春回大地,农事正酣。近日,汨罗市屈子祠镇范家园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,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早稻育秧。与众不同的是,今年该村众惠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首次引入“温室催芽”技术,配合自动化育秧流水线,让传统春耕焕发科技活力。
在合作社的恒温育秧大棚内,一叠叠覆盖着黑色雨布的秧盘整齐码放,烘干设备持续输送暖风,将棚内温度稳定控制在29℃至31℃之间。据合作社负责人郑建军介绍,新技术摒弃传统浸种方式,采用“种子+湿泥土”混合装盘,通过密闭环境和精准控温加速催芽。“过去催芽要5天,现在只需3天,成活率还从90%提升到95%以上。”郑建军表示,经温室催芽的秧苗抗旱性强,出苗整齐健壮,为后续机插打下坚实基础。
大棚另一侧,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正高速运转。从放置秧盘、底层培土,到均匀播种、二次覆土,摆盘,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 ,平均每分钟可完成12个秧盘制作。郑建军算了一笔账:“这条生产线三天时间已经培育禾种约5000斤,满足500亩大田用秧需求,人力成本比手工育秧减少近六成。”
目前,合作社已培育首批500亩早稻秧苗,预计本月末总供应量将达2100亩,其中780亩用于合作社自有农田,其余供给周边2家种植大户。预计4月初这些秧苗将通过插秧机同步下田。
一审:张 咪
二审:游 岚
三审:杨剑波
责编:游岚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【讲习所·文脉华章】在古城老街寻根脉悟情怀
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丨长城嘉峪关:“第一雄关” 雄浑壮阔
【文脉华章】习言道丨千家万户都好 国家才能好 民族才能好
习语丨“家和万事兴”
【文脉华章】文博公开课丨殷墟: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回响
幸会中国|坚持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民行动,守护高原明珠!
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
镜观·回响|中华文化跃动传承之力
下载APP
分享到